“徐书记来啦,快坐下。”7月12日,镇平县供电公司驻枣园镇城隍庙村第一书记徐建业走进贫困户屈学礼家,89岁的老人佝偻着身子,紧紧拉着他的手,两人一边拉着家常,徐建业还在看着屈家的面缸、床铺。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驻村一年多,徐建业就团结和带领群众,实现了村容改变、风气好转、农民增收。
啃硬骨头
2018年年底,根据脱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徐建业被调整到城隍庙村担任第一书记。

城隍庙村是一个非贫困村,全村540户2644人中,在2014年至2018年间已有124户396人脱贫,剩余未脱贫的11户20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村集体没有任何产业,反倒还欠有外债。
回忆起初到城隍庙村的情景,徐建业的第一印象是“面貌不振”——村容脏乱,部分村民缺乏上进心,村干部班子也不团结,“有时讨论个问题,五个人还能分成三派意见”。
许多村民嗜好打麻将赌钱,一些贫困户也参与其中,“输了就先欠着债,等救助款到了再补上。”徐建业说,贫困户张来柱有次输急眼了,把家里的羊贱价卖出,又赶回来打牌。还是徐建业帮他把羊赎了回来。
“他们不是甘于过穷日子,是没有挣钱的门路。”徐建业分析,他和重新选举出来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反复劝说,每天早上都要到贫困户家里,看看他们家里的卫生情况、饮食供应,还发动亲戚朋友,一起为贫困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工作岗位。
一位退休同事在从事房地产开发,得知情况后,徐建业反复上门“推销”。如今,村里已经有38户群众通过打零工等取得了稳定收入。“(建筑工地)中午管饭,打工每天收入150元,能做大工的话,更是能挣200到300元,一年七八个月都有活干。”村民委员会主任李有堂高兴地说。
劳动的多了,牌场自然就少了,再通过技能培训,城隍庙村人们的“心气”提高了。危房新建、光伏分红、金融扶贫、到户增收,种玄参、办合作社、开电商……2019年,又有7户14人脱贫,余下的4户6人将兜底保障,全村都实现脱贫。
拿硬办法
在徐建业看来,要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首先要从村容村貌和生产条件的改变做起。
村里的道路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成了“水泥路”,他借助“村村通”硬化道路的契机,协调交通部门硬化道路5.8公里,架设路灯30盏,解决了村民出行的难题。
村里都是岗坡地,浇水困难。他协调水利部门打深井9眼,解决5个自然庄农村灌溉问题。通过安全饮水工程,全村居民都告别了手压井,吃上了自来水。
因为是非贫困村,城隍庙村的改造建设项目争取得尤为不易。徐建业想尽办法,多方奔走,努力争取支持。
村里线路老化,最严重的一个村,一些居民家里电压甚至低到电扇有时都无法工作。徐建业多方努力,通过实施电网扶贫,投资180万元对5个自然村线路进行升级改造,新增配电变压器6台,改造400伏线路近3000米,对全村400余户低压户表进行改造,户均配电容量从1.66千伏安提高到2.32千伏安,村民浇水再也不用从家里拉电线到地头了,也为今后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接下来,徐建业又硬起手腕实施了“空心村”改造项目,共清理出耕地18亩,为村里增加收益20万元。
用这部分资金,村里流转了河滩地100多亩,准备种植大棚哈密瓜,再加上筹措资金3万元成立的藤编扶贫车间,不仅能带动12户18人就业,还使得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大大增强。
打赢硬仗
今年大年初一,徐建业从县城徒步走了几个小时,穿越数道关卡,赶回城隍庙村,他要尽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线。
城隍庙村外出务工者较多,从武汉返乡的就有9户19人。徐建业带领村“两委”,不仅组织老党员、返村大学生参加消毒防疫、为返乡隔离人员代购生活用品,还邀请村里走出的名人——快手主播、曾经获得《星光大道》周冠军的张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少串门、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深入人心。
寒冷的冬夜里,徐建业和村干部披着大衣值守卡点,刺骨的寒风里,他们村头巷尾督查防控,徐建业一连26天没有回家。县广智工艺藤编城隍庙分厂负责人张建德等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组织募捐了一大批物资。
复工复产,徐建业和村“两委”一班人,从早忙到晚,连续工作了7天,严格按照“三有一可”工作要求,为800多名村民出具了证明。

就是这样,徐建业坚持当好党建扶贫先锋官,全程参与村“两委”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精准扶贫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通过发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转移就业、金融扶贫等多项增收机制,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益,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增加了经济效益。
分包城隍庙村的副镇长李朝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徐建业同志工作务实,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带来实惠,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中,把功业建在了乡村大地上。”(黄明飞 李仰峤 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