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入梦紫砂香 ——大师崔旺应与他的黄梅戏题材紫砂壶制作

来源:网络 作者:李玉荣 发布时间:2022-10-18 11:40       

2022年的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主题展演周,增添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内容,那就是民间艺术黄梅戏主题作品展,各种民间工艺纷纷亮相,泥塑的天仙配场景、剪纸的女驸马故事、蛋雕的严凤英肖像....人们用精湛的手工艺表达着对本土戏剧的热爱。其中,颇引人注目的作品是来自岳西县的紫砂壶大师崔旺应的巨型黄梅戏题材紫砂壶---《同光十三绝》和稚拙圆润的《天仙配人物》壶。


1 (1).jpg


《同光十三绝》为大气磅礴的汉棠石瓢壶,容量惊人,足足有12500CC。造型柔中带刚、挺括有力,壶身泥绘同光十三绝图案,人物临摹得惟妙惟肖。《天仙配人物》壶为体量略小的西施壶,壶身更为浑圆舒缓,画面鲜活灵动。两把壶“气、韵、神、趣”兼备,凸显了作者侵润多年的艺术功底。

安庆是黄梅戏发展、兴盛、繁荣的地方,在这里,《天仙配》《女驸马》等黄梅戏经典片段老少妇孺张口就来;在这里,乡间地头、大街小巷,到处都飘荡着黄梅戏独特而悠扬的曲调。自由真诚的表达、质朴灵动的旋律,让人深深感受到古城悠久文化底蕴孕育出的艺术气息。

而自幼生长在这浓厚艺术氛围里的崔旺应就是黄梅戏忠实拥趸。从小,他就是哼着黄梅小调玩泥巴长大的,可能因为祖上开过陶器作坊的缘故,能无师自通的用泥捏出任何喜爱的形状,并且非常享受其中的制作过程。18岁时,他远赴陶都宜兴拜名师学艺,掌握了紫砂壶制作的技巧,因为勤奋敦厚深得师父喜爱,师父带着他参加各种国内外名家的切磋交流,开阔了视野,奠定了他后来在制作技艺上集众家之长的深厚基础。又因机缘巧合,得著名茶文化专家寇丹的尽心指导,认真学习了茶道、美术、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并将理论基础融入制陶技艺,使得自己紫砂壶的制作水平突飞猛进,达到了新的高度。


2 (1).jpg


2014年初,崔旺应作品参加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法国卢浮宫民族文化艺术展,他的紫砂壶样品荣获民族文化艺术奖,受到法国总理拉法兰先生的接见并赞赏。央视、《中国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大型媒体相继作了专题报道。

2014年8月,其作品“32瓣菊花筋纹壶”参加上海《世界华人艺术展》,荣获金奖。

2015年12月,其作品参加安徽省精品博览会,获得金奖荣誉

2020年,崔旺应当选为第六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

目前,他已是紫砂陶艺工艺品制做师,国宾礼品特供艺术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省艺术美术名人。

他的作品从选料到拉坯到制作到烧制一丝不苟,再加上独特的创意,精湛的画工或者雕刻,每把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

业内评价他的作品“糅合古今、博采众长,集大气、秀气、雅气于一体;汇诗文、书画、雕刻于一炉,宜赏宜藏,宜品宜玩”。逾三十年的技艺打磨更让他的紫砂陶艺趋于臻境。  

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的民间艺术家,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关于紫砂壶的梦想,那就是将茶文化、黄梅戏文化和紫砂文化融为一体。“以情托物”,让蕴涵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紫砂器在黄梅戏艺术繁荣的今天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

为了将黄梅戏元素完美的融进紫砂壶制作中,崔旺应痴迷于黄梅戏和紫砂工艺的文艺理论研究,探索他们在溯源和表现形式上的共通之处,追求一种跨行的“艺术交融”。

他说紫砂和黄梅戏,两者虽有“方物”与“戏曲”之别,于世界范围内却同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们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美在自然、含蓄、韵味与境界,而这“含蓄之美” 便是连接黄梅戏和紫砂艺术之间的桥梁,黄梅戏的一招一式、唱作念打和紫砂的澄炼、研磨,拍打、镶接都遵循着艺术共通的程序法则。

崔旺应知道,提到黄梅戏,就不得不提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同光十三绝”。该画作上有徽剧——包括京剧等戏曲的13位奠基人,就是他们把徽剧和昆曲这两大主要的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京剧。徽班进京为黄梅戏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等众多人物,原图高约三尺,长有丈余,要想把这样一幅名画刻在紫砂壶上,对壶的体量要求之大可想而知。  经过反复斟酌,崔旺应将壶的体积定在12500CC。如此大的紫砂壶制作起来难处非常多,首先是从泥料的配比和干湿度,这些全凭肉眼和手感,泥料的软硬会影响成型难度。然后就是成型过程中,紫砂的张力有限,壶的面积过大,非常容易裂开,既要保持壶型又要处理好各种细节,更是考验制作者的功力。最后壶做好后还要入窑烧制,大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也难以掌控,一不注意就会功亏一篑。经过反复测试,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他终于烧制出满意的壶体,再将“同光十三绝”古画完整的复制其上,十三个人物形态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须眉,真实细腻,通过绘画中演员之扮相、面部之表情及服饰之特点等,生动地展现出每位演员的人物性格特点,让人在惊叹紫砂大器雄厚质朴的同时更深刻领悟了黄梅戏艺术的源远流长。


3 (1).jpg


把壶的制作从构思到成品历时两年之久,崔旺应将多年来打磨的技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些作品上。经历了无数苦恼、沮丧的崔大师不觉艰苦,反而乐在其中。他说黄梅戏是流动的,却有无数妙笔生花的停顿;紫砂是宁静的,却延伸壶内乾坤的张力,他们都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中国美”的代表,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传承下去,是他最大地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吃再多的苦他都甘之如饴,今后他还将在这条艺术之路上砥砺前行,继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黄梅戏题材紫砂器,让中国、让世界都知道家乡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别具特色、绚丽多彩。李玉荣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