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虚假信息建诚信档案 12家环评公司被查处

来源: 作者:解絢 发布时间:2020-04-23 16:00       

生态环境部:虚假信息建诚信档案 12家环评公司被查处

生态环境部:虚假信息建诚信档案 12家环评公司被查处

  “部分单位和人员在环评信用平台提交的信息情况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4月1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有的单位内部管理缺失,分支机构违反相关规定,以提交虚假信息为手段,在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有的单位在提交信息时,不负责任,未落实承诺事项,提交信息不准确;还有一部分人员在提交信息时随意性大,提交不符合要求的信息,甚至提交空白纸张,以假乱真。”

  记者经梳理发现,这是继3月31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一批环评公司的环评文件存在质量问题,以及4月15日对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评文件涉嫌抄袭、造假问题后,又一次对环评队伍诚信信息的抽查。

  生态环境部对出现这问题的12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9名编制人员进行了通报,并予以失信记分和在环评信用平台予以注销。

  失信者在信用平台被注销

  通报称,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对出现上述问题的12家单位分别失信记分2分至9分;7人分别失信记分2分至6分,两人失信记分10分,直接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

  记者注意到,其中河北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师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新清源环保有限公司、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四川盈卓环境评估有限公司、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宜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10家单位的分公司以提交虚假信息为手段,在环评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新清源环保有限公司、甘肃宜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因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存在质量问题,已在3月31日被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并失信记分5分。当时因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被通报的一共有10家单位。

  上述10家单位中,除了河北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3家分公司(山东、广州、佛山)存在以上问题被失信记分9分外,其余9家公司均被失信记分3分,所有相关分公司及其人员在环评信用平台予以注销。

  剩下的浙江绿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拓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因在环评信用平台提交的信息,分别存在与技术评估单位关联情况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错误,被分别失信记分3分、2分,两单位及其人员在环评信用平台予以注销。

  其中陈习达、郭振斌、张欣蓓、毛戈平、熊梦辉、杨夏、朱剑钊7人在环评信用平台提交本人基本情况信息和变更从业单位信息时,未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试行)》提交本人全职情况材料信息。被失信记分2分至6分,并在环评信用平台予以注销。

  陈开林、朱红在环评信用平台提交本人基本情况和两次提交变更从业单位信息时,未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信息公开管理规定(试行)》提交本人全职情况材料和离职情况材料信息。被失信记分10分,并在环评信用平台予以注销。

  “一处失信 全国公开”

  环评信用平台是生态环境领域首个全国统一的信用管理系统。该平台自2019年11月1日在政府网站上线启用以来,已有4300余家环评单位、28000余名环评专业技术人员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

  环评信用平台启用后,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应当按照《监管办法》和配套文件的相关要求,通过环评信用平台如实提交本单位、本人以及编制完成的报告书(表)基本情况信息,在报告书(表)中附具由环评信用平台导出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情况表》。各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信息、信用记录等诚信档案情况在环评信用平台公开并动态更新,方便建设单位查询和选择,并可供社会公众查询、监督。

  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报告书(表)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存在失信行为的,要对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采取失信记分措施,及时将记分情况上传至环评信用平台,并将失信行为记分决定向社会公开,落实“一处失信、全国公开”和“多处失信、全国受限”的环评失信惩戒机制。

  通报称,环评信用平台中的基本情况信息提交,亦被纳入环评信用监管范围。信息提交中出现的问题,同样属于失信行为。为此,环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引以为戒,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的严肃性,自觉营造环评领域公平有序、守信自律的市场环境。

  而此次通报涉及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信息提交工作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体现从业队伍诚信意识的最前端环节,为推动报告书(表)编制信息公开和完善环评责任追究体系提供保障。在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自我审核、自我承诺、自行提交信息后,信用平台将这些信息中的基础信息向社会公开,后续再通过归集和实时累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记录的信用管理对象失信行为记分,实现环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跨地区信用分类监管,形成环评行业完整的诚信档案数据系统,从而提升环评领域“互联网+”监管和服务水平。

  生态环境部指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规范性检查中,加大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在信用平台提交信息情况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采取失信记分和补正信息等管理措施,确保环评信用管理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晴天
免责声明:本网所有文章、照片版权均属原作者,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观点。本网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刊登,不承担法律责任。 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等违法违规内容, 请致电010-56382977,一经核实,立刻删除。